• 香火球是一项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流行于广西壮族同胞生活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源于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古元坡村村民张元享与其母艰苦生活的美丽传说。香火球运动极富地方民族特色,活动规则类似于现今的羽毛球,区别在于用手代替球击排球。香火球运动延续了广西壮族同胞对火、祖先和英雄文物的崇拜,表现出坚韧与和谐共存的人类精神,以及明显的地域边缘文化色彩,使香火球这一独特的壮族历史文化遗产日久常新。

  • 香火球的产生。经田野调查、实地访谈了解到,香火球的产生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地百姓用铜钱插上鸡毛和香火拜祭土地庙,将插有鸡毛和香烛的竹壳皮称为香火球。后因人们抛耍香火球时极感好玩,便将其发展成游戏流传下来。自明朝开始,每到农事活动,“大家小户使耕牛”的时节,广西壮族民众都会举行香火球比赛,以此感谢神的恩德,祈祷丰年,年年如此。又因香火球活动能强身健体,与习武健身相得益彰,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开放改革以后,每到春节时,广西壮族儿女举行香火球比赛。

  • 香火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延续了对火的自然崇拜。人类对火的利用始于原始社会。基于火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和神秘性,壮族人民对火的性质有着独特的认识与感知,由此而生发出一种对火的自然崇拜。例如壮族的添火节、踩火筒、火把节等,就是人们对火的自然崇拜的表现方式。香火球运动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延续了壮族人民对火的自然崇拜。而将香与火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演变成香火球运动的过程,是经由一种自然崇拜的形式,演化成了更加广泛和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信仰实体,充分体现了壮族民众对火的自然崇拜的民族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