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良庆资讯 > 部门动态 > 2025年部门动态

流动调解庭实现“首战告捷” ——南宁市首家入驻产业园区“一站式”调解工作室成功化解劳动纠纷,同步开展就业帮扶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4-23 15:51 来源:良庆人社 
字体+ | 字体- 分享:

2025年4月22日,在良庆区辖区广西(南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劳动人事及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多元联合调解站(新业态一站式调解工作室)内,随着一份调解协议书的正式签署,标志着良庆区流动调解庭首次劳动争议调解取得圆满成功。这场由南宁市劳动仲裁院联合良庆区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联合调解中心组织的案件调解,仅用半天时间便圆满落幕,争议双方现场达成和解并签署调解协议书。调解结束后,调解站还为劳动者提供了精准就业推荐服务,开创“解纠纷+助就业”双轨保障先例,成为良庆区优化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创新实践。 

“一站式”调解跑出便民“加速度”

此次争议涉及某建筑工程公司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报酬纠纷,劳动者马某和农某分别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在某建筑工程公司承包的变电站项目工作,项目完工后公司方面未及时支付二人劳动报酬金额合计约20.6万元。因双方在工资数额有争议再加之公司资金出现问题,双方多次自行协商未果,于是马某和农某便向就近的调解工作室反映他们劳动报酬问题,调解工作室在了解案情后立即启用“三方联调”机制,由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员、劳动保障监察员及行业专家组成调解组,在三方协作下,当场厘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争议焦点,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解决了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矛盾纠纷。

“本来想着这次失业之后只能出去打打零工,没想到今天在这里进行调解,不仅解决了劳动纠纷,还给我推荐新的工作!真是太感谢了!”涉事劳动者马某表示。调解工作站在调解成功后主动对接产业园内人力资源机构,为有需求的劳动者提供岗位匹配、技能培训等“链式”就业服务。

创新机制护航新就业形态

作为南宁市首个专设新业态争议调解的工作站,增设了法学服务站,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一中心、多工作室、多站点”多元调解平台体系建设。良庆区将调解站、新业态调解工作室和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相融合,将劳动监察、调解、就业服务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资源汇聚该调解站和工作室,建立“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动处置”机制,推动调解、仲裁、诉讼有机衔接,形成全链条闭环化解模式。该工作站还创新推出“调—监—仲—援”四维联动机制: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提前介入固定证据,仲裁机构提供法律支撑,调解专家开展商谈判,人社部门联动就业帮扶援助,实现争议化解与民生保障无缝衔接。南宁市劳动仲裁院负责人介绍:“传统流程需辗转多个部门,耗时数月。如今通过就近的多元调解工作站(室),简易争议案件可在短时间内得到办结,且调解书具备司法效力,避免后续执行风险。

此外,工作室还设立“新业态权益保障专窗”,针对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延伸服务,并联合工会、行业协会建立“典型案例库”,推动行业共性问题源头治理。

多元共治打造“枫桥经验”良庆样本

    此次成功调解是良庆区落实国家多元联合调解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具体实践。调解工作站整合法院、司法、工会、税务、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设立“专家会诊日”和“仲裁流动庭”,同时利用“互联网+调解”的方式开展“云法庭”、“云仲裁”,实现劳动争议不出园区即可实现调解。未来将针对网络主播、即时配送等新兴职业开展专项服务。良庆区劳动监察大队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通过大数据预警+网格化排查,推动劳动纠纷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

这场流动调解庭“首调成功”的案例,不仅彰显了良庆区政府部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服务创新,更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鲜活范本。

(良庆区人社局 黄怡摄)